
北京瑞光極遠數碼科技有限公司
銷售熱線:010-51668966
24小時服務熱線:010-51668966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上地六街康得大廈
網站:www.efjq.cn
IDM網管系統說明
第一章 系統簡介
1.1、 系統概述:
IDM 系統采用NetGuard為其網絡管理平臺,通過控制盤實現統一網管,網管可管理的項目有:
a. 查詢設置網絡主機狀態、網絡拓撲、工作狀況及總告警狀態
b. 查詢各盤卡類型、工作狀況及總告警狀態
c. 設置及查詢各支路E1告警屏蔽
d. 設置自動查詢功能
e. 設置及查詢4個E1時隙 DXC 連接分配
f. 設置及查詢30路插卡業務及N*64K業務
圖1
1.2、 硬件要求:
主機: PC兼容機,串口必需完好;
CPU: 586以上;
內存: 64M以上;
顯存: 2MB以上;
顯示器: 17``彩顯;
硬盤: 2G以上;
操作系統:Window95/98/2000/xp
1.3、 與傳輸設備連接方式
網管計算機通過串口(COM1或COM2)與傳輸設備連接。示意圖(如圖2)
圖2
第二章 安裝部分
2.1 第一步:網管程序可通過光盤進行安裝,光盤下的文件如下:
圖3
2.1 雙擊網管所在目錄的“Setup.exe”,進入“Welcome” 對話框;單擊“Next”進入“User Information”對話框,在此對話框中填入您的名字與公司名字。如圖4
圖4
第三步:
2.1 點擊“Next”,進入“Choose Destination Location”對話框,這時您可以通過點擊“Browse”按鈕選擇程序所要安裝的目錄(默認目錄為“C:\Program Files\china\NetGuard”),如圖5
圖5
2.4 第四步:在您選擇好目錄后,請單擊“Next”進入“Select Program Folder”對話框(這時估計要等待一點時間),在此您最好使用默認設置,直接點擊“Next”進入“Start Copying Files”對話框;直接點“Next”進入安裝程序(這里需要一點時間),如圖6。
圖6
2.5 第五步:安裝完后,在彈出的“Setup Complete”對話框中點擊“Finish”按鈕,到此安裝已經全部完成。如圖7。
圖7
:在安裝過程中你可以點擊“Back”按鈕回到上一級對話框,點擊“Cancel”,在彈出的“Exit Setup”對話框中點擊“Exit
Setup”按鈕退出安裝程序。
第三章 菜單與窗口
3.1 界面介紹
主界面由五部分組成:
主菜單
主工具條
資源管理窗口
視圖窗口
系統信息與事件日志窗口
圖8
3.2 菜單介紹
主菜單由文件、視圖、管理、窗口、幫助組成;文件菜單由新建、打開、保存、另存、打印、打印設置、退出組成;視圖菜單由Ping窗口(暫不能用)、資源管理窗口、系統信息/事件日志窗組成;管理菜單由設置定時查詢間隔(設定自動刷新的時間間隔,單位為`10秒)、用戶管理(管理用戶權限,超級用戶可增刪用戶等,其它用戶無權使用)。
圖9
3.3 主工具條介紹
主工具條主要由新建、打開、保存、另存、打印、打印設置、關閉、開始/結束自動刷新等組成。
圖10
第四章 使用方法介紹
4.1 登錄
在您安裝程序的目錄(默認時在“C:\Program Files\china\NetGuard”)啟動NetGuard軟件將出現用戶登錄窗口,請求輸入用戶名和口令(默認時超級用戶名為“admin”,口令為“admin”),如圖1所示,如果輸入用戶或口令不正確將無法退出程序。登錄時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操作權限(以下都以超級管理員的身份進行)。
圖11
4.2 建立IDM120管理對象
4.2.1 設定網絡
登錄成功后,進入管理主窗口,選中“Tree From”對話框的“文件1”,在鼠標右鍵菜單中有“增加網絡”,在此您可以增加自己的網絡(默認時,已經為您建好了網絡“NET00-0” )。選中“NET00-0”,點鼠標右鍵,點擊彈出菜單中的“對象屬性”。在網絡對象屬性當中:網絡類型選擇“SNMP Express”; 通訊端口要選擇當前PC機使用的COM口(如COM1);“源地址”是指與PC連接的ADM120主機站址,可以從0到32(如1號站 連接PC)。設置完成后單擊“OK”。
圖12
4.2.2 設定網元
按所需要的網絡配置增加網元(每臺設備都是一個網元,默認時,已經菜單中的”對
圖13
選中網元“adm120-1”,在右鍵菜單中的對象屬性中設置網元對象屬性,在這里僅僅地址更改生效,網元名稱與網元類型的更改無效。
網元的視圖窗口如下圖14所示:
4.3 各個管理模塊的功能說明
4.3.1 主機設備狀態查詢與設置功能
在樹型目錄直接選中需要查詢的主機,如圖14 所示:
圖14
l 設置介紹:
時鐘模式有四種:主時鐘、外部時鐘、E1口抽時鐘、同步用戶口抽時鐘。對于adm120來說,在機子中已內置了一個高精度時鐘源,所以用戶想設為主時鐘的網元,應該設置為“外部時鐘“,并且整個網絡中只能有一個主時鐘。而其網元只能設為E1口抽時鐘或同步用戶口抽時鐘,同步用戶口有V.35、V.24等數據通道。
4.3.1.1網管通道選擇:可以選擇E1通道的0時隙或1時隙。
4.3.1.2網管拓撲參數有四種:
1) 單方向,僅用第一個E1通道傳網管;
2) 雙方向,用第一、二個E1通道傳網管;
3) 三方向,用第一、二、三個E1通道傳網管;
4) 四方向,用第一、二、三、四個E1通道傳網管;
4.3.1.3 CRC使能:可由網管對CRC進行禁用或使用。
注意事項:
以上設置對”經濟型IDM-120P”不起作用
網絡拓撲參數與實際使用E1支路數相同。
當主機為從站,必須設置從第幾個E1支路為抽取時鐘。
當返回信息與設置信息一致時說明設置已經生效。
4.3.2 四個E1支路狀態查詢與設置功
在“TreeForm”中,選中“E1通道”,視圖窗口顯示如圖15
圖15
l 配置介紹:
配置E1模式, A、B、C、D選任幾路(打勾),然后點“配置E1模式”就完成了配置。被選中的E1通道表示采用PCM31方式,它不傳送信令(第16時隙);否則在第16時隙傳送的是信令。
輸出的四個E1通道告警可以被屏蔽掉(選中、配置即可)。
詢問E1模式,可以查看以上設置是否成功,一旦返回信息與配置信息一致,則說明配置已經生效。
返回狀態信息,返回的是E1通道的告警狀態,燈亮則表示有告警。各告警信息的意義如下:
LOS: 表示信號丟失告警,‘1’為告警。
AIS: 表示遠端告警(即,接收的線路全1告警);
LOF: 表示幀失步;
RAL: 表示對告碼A1;
LOSMF:表示信令復幀失步告警;
CRCI: 表示CRC-4校驗錯告警;
LOCMF:表示復幀失步告警;
4.3.3 交叉連接矩陣(DXC)的查詢與設置功能
4.3.3.1 雙擊下行DXC,背景顏色變藍后,視圖窗口顯示如圖16。
圖16
初始化: 使整個視圖窗口處于初始狀態(圖六即為初始狀態)。
打開: 打開已經保存的配置方案(已有4種常用配置方案)。
保存: 可以把已設置好的方案存檔,以方便下一次使用。
配置DXC信息: 把已經配置好的交叉連接配置到設備。
詢問DXC信息: 可以查詢設備上的交叉連接情況,可驗證配置是否生效。
同軸電纜輸入A、B、C、D代表四路E1,各路E1有0-31時隙輸入,
背板總線輸出1、2、3、4 代表下行DXC 四組總線,各總線有0-31時隙輸出。
4.3.3.2 雙擊上行DXC,背景顏色變藍后,視圖窗口顯示如圖17。
圖17
初始化: 使整個視圖窗口處于初始狀態(圖六即為初始狀態)。
打開: 打開已經保存的配置方案(已有4種常用配置方案)。
保存: 可以把已設置好的方案存檔,以方便下一次使用。
配置DXC信息: 把已經配置好的交叉連接配置到設備。
詢問DXC信息: 可以查詢設備上的交叉連接情況,可驗證配置是否生效。
配置方式,與下行DXC配置同理。
背板總線輸入1、2、3、4 代表上行DXC 四組總線,各總線有0-31時隙輸入。
同軸電纜輸出A、B、C、D代表四路E1,各路E1有0-31時隙輸出,
4.3.4 背板總線與用戶業務接口的查詢與設置功能
用戶業務接口,背景顏色變藍后,視圖窗口顯示如圖18。
圖18
初始化: 使整個視圖窗口變為初始狀態;
打開: 打開已有的配置方案(已配置3種方案);
保存: 保存當前方案;
選擇直通: 信號未經過插卡直接環回(直通時);
配置內置接口: 指配置V24與N*64接口;
詢問內置接口: 查詢內置接口的配置情況;
配置用戶時隙: 配置背板總線1、2、3、4 下行DXC 四組0-31時隙與插槽的連接;
詢問用戶時隙: 詢問背板總線1、2、3、4 下行DXC 四組0-31時隙與插槽的連接;
配置控制信息:
詢問控制信息:
詢問插卡類型: 詢問插槽上插卡的類型,有V24、音頻卡、局端卡、遠端卡等。
內置接口配置:
使用項為 0 表示該鏈路不使用,1為使用;
總線數對應四組背板總線,時隙數為實際起始時隙;
數量:對應多時隙卡的帶寬。
說明: 雙擊插槽圖標可以得到每個插槽的詳細信息;
1、2、3、4四組0-31時隙 代表背板總線(DXC)相對應接口。
A、B、C、D代表從1-15槽位30路64K業務對應的時隙。
V24代表擴展內置接口四路V24手動設置時隙項。
N*64代表擴展內置接口四路V35或10BaseT卡手動設置時隙項。
第五章 典型配置舉例
5.1 四話一網對通
5.1.1 我們來看兩臺經濟型互接的例子,連接圖如下圖所示:
圖19
5.1.2 現在我們設置設備1為主站(第一站),設備2為從站(第二站),用串口1,并且網管線插在1 站上,則其設
置如下,網管對象屬性如圖20
圖20
5.1.3 第一個網元(設備1)的網元對象屬性如圖21,第二個網元(設備2)如圖22所示。
圖21
圖22
5.1.4
第一網元(設備1)的視圖窗口設置如圖23,第二網元(設備2)的視
圖窗口設置如圖24,但是由于第二網元為經濟型IDM,所以第二網元設置并不生效,此中寫出僅作為其它情況時的參考
。
圖23
圖24
5.1.5
E1通道設置如圖25,當用于傳話音等有信令的信號時都應該采用PCM30模式,除非在特殊情況下,輸出一般不屏蔽。
圖25
5.1.6 下行總線配置如圖26,信號從同軸電纜的第一路輸入,再分成一路信令信號(第16時隙)、一路網管信息(第0時隙)和30路信號,30路信號分成四組送入后板四根總線,再送往每一塊卡;上行總線正是此逆過程,如圖27。
圖26
圖27
5.1.7 用戶接口配置如下圖28所示,圖中配了一塊以太網和用二塊電話卡。
圖28
注意:
電話卡占用了前四個時隙,第5時隙之后的26個時隙全部為以太網使用。
用戶接口配置與插卡沖突時,存在一個優先級,它是V24>N*64K>插卡;
N*64K分配到的時隙必須是連續的時隙;
用戶接口配置必須是在上行/下行配置的基礎之上進行。
兩臺IDM設備的E1通道、上行DXC、下行DXC、用戶接口配置相似,只要各種卡相對應就可以完全一樣,在這里就不重復了)。
5.2 四話一網,一臺主站,四臺從站
我們來看四話一網,一臺主站,四臺從站的例子,連接(設備3-5的電話未畫出),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從
站的四個站點都應用第一個2M,以便提取時鐘。
現在我們設置
設備1為主站(第一站),其它設備為從站,用串口1,并且網管線插在1 站上,則其設置如下,網管對象屬性如圖
21,F在在默認的基礎上(四個網元)增加一個網元,如圖30。
圖30
第一個網元(設備1)的網元對象屬性如圖21,第二個網元(設備2)如圖22所示,第三個至第五個與第二個網元類似。
第一網元(設備1)的視圖窗口中的設置如圖31(如果不是經濟型產品時),第二網元(設備2)的視圖窗口設置如圖24,第三至第五也與第二個類似,注意,對由經濟型PCM120而言,此中的各項無效。
圖31
每個網元的E1通道設置如圖25,當用于傳話音等有信令的信號時都應該采用PCM30
模式,不在特殊情況下輸出一般不屏蔽。
每個網元的
下行總線配置如圖26,信號分別從四個同軸電纜輸入,分別送入后板四根總線,再送往每一塊卡;上行總線正是此逆
過程,如圖27。
設備1的用戶接口配置如下圖32所示,圖中配了四塊以太網和八塊電話卡。
圖32
設備2
至設備5的用戶接口配置如圖28所示,可參考四話一網對通的有關設置,圖中配了一路以太網和二路電話卡。到此四話
一網,一臺主站,四臺從站的設置也就完成。